news
07/30
結構魔力Case Study》隱沒於山林之間的美術館─看不見的結構
 

雖然說是座美術館,但是不管欣賞者從外觀來看或是進入到內部而言,你都不會覺得這建築竟是棟美術館,這座隱沒在山林之間的建築,就是位於輕井澤且由西澤立衛建築師所設計的千住博美術館。

▲建築師試著讓建築去融入基地環境的設計思考模型。

▲不斷不斷地處理與基地的關係、一直思考著如何融入自然,這是西澤立衛的中心思想。(手稿中的圖與模型不停地設定高差之間的關係,讓建築空間在縫隙中流動)

在西澤立衛建築師巧妙的設計手法下,最令人感動是整座美術館的本身就像是個不存在的建築。為甚麼會如此形容呢?因為當你進入美術館的園區中,完全看不到所謂的美術館在何處?反而是需要繞過被樹林環繞的小徑,才能走到入口處,建築因為被樹林包圍,因此你完全無法得知它的外型長得如何,而最令人驚豔的是在踏入美術館當中,雖然你感受到了空調的舒適,但是出現在你眼前的卻是與在戶外無異的景色,一株一株的樹景又在你眼前出現;而建築師所設計的三處環狀中庭就像是綠與光的容器融入建築的空間當中,分不清究竟哪邊才是戶外的空間。那是一種自然的呼吸與韻律,而在旁邊藝術品彷彿也開始說起話來,協調、共生讓純淨的白空間、光與綠的容器成就了藝術畫作的舞台。

▲初入美術館印象並未有建築體的感覺,而是感受到戶外的氣氛,內部的中庭空間好像本來就存在當中,而建築空間就像縫隙一般穿梭、融入在樹林的內部。

原來,建築師的設計概念就是希望建築體與當地的環境相融合,因此建築的本身是順著地勢高低來變化的,周圍的樹林也完全保留,他所做的就是讓空間自由地順著環境(地形)與需求(展覽空間)變化,然後再導入大中庭讓內部空間也有足夠的採光,就這樣西澤立衛創造了藝術品與自然環境共舞的舞台。

▲剖面上的風景,除了看到地勢變化,也感受到屋頂結構的漂浮感與輕盈。

▲在平面上的空間處理非常簡潔,但是結構行為跟內部空間感卻極為豐富。

▲格子梁框架屋頂加上抗震的鋼板耐震壁以及垂直支撐的細圓柱,看是簡單的系統卻蘊含了極為細膩的結構魔力。

不僅如此,在結構設計師佐々木睦朗先生在結構設計上利用分析的力學分佈圖成就結構牆位置的分佈,同時也為藝術作品的位置做了註解,而外部結構支撐的方式分佈在外圍玻璃牆邊的圓柱,讓牆體、圓柱支撐起偌大的屋頂,也因為結構牆體的要素抵禦了水平地震力的影響。就這樣,牆體再加上沿著玻璃牆的細圓柱,竟讓整個建築呈現了幾乎沒有結構支撐的風景、而那輕盈的屋頂就漂浮在樹林當中。

▲沿著玻璃外牆分布著小細柱,而掛載畫作的牆就是作為結構牆來設計,細柱使用預拉力來提供支撐,而水平側力則是交給牆體來抵抗。

▲結構牆體除了作為屋頂支撐的設計,也為藝術品的位置下了定義。

▲西澤立衛創造了空間的流動,讓建築與結構本身都逐漸消失,最後剩下的就是自然、空間、畫作的對話。

▲設備,玻璃,排水等空間收到極為細緻與簡潔,同樣的作為支撐結構的細部亦然。

▲在內部空間的展示廳中,封閉的圍牆扮演了結構體的支撐。

以環境為依歸配合地形與美術館畫作主題所設計出的整體意象,搭配結構受力的分佈創造了無比動容的流動般藝術展覽空間,千住博本人其實是一位追求自然的瞬間之畫家,其增建的Fall room中收藏的大幅畫境極為動人,是其2014得獎之作品,或許就是那瞬間的感動造就了建築家與藝術家的巧妙融合吧,就像那建築空間融入了自然環境之中。

最後讓我們欣賞這棟在自然縫隙中流動的建築空間,並且巧妙的使用那隱藏的結構魔力吧!

▲建築、藝術、自然讓空間彷彿會呼吸與流動。

▲建築平面圖。

▲建築剖面圖。

▲構造接合細部圖面。

軽井沢千住博美術館

設計・監理

建築:西沢立衛建築設計事務所(担当/西沢立衛、松井元靖、尾野克矩)

構造:佐々木睦朗構造計画研究所(担当/佐々木睦朗,小松宏年(元所員)

施工

建 築:清水・笹沢建設共同企業体(担当/鎌倉孝光、丸山倫幸、新井春夫)

規模

敷地面積:6,183.45m2

建築面積:1,918.82m2

延床面積:1,818.42m2

【撰文:陳冠帆/圖片資料來源:archdaily

by 綠.建築家